top of page

12/3/2021

Updated: Aug 17, 2022

安心當上民科和文盲後的一個好處,我覺得,好像是能夠更坦然地說一些那些體面人說不出來的話了。比如說,我很討厭《論語》這本書、孔子這個人。我覺得這些東西完全處在水平很低的層面上,它們唯一的功績本來只是對語言的歷史感興趣的學者提供了一份材料,但終於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個民族的思想中據說是最爲寶貴的東西。由之而來的是對整個民族和它的文化裏面的所有東西的懷疑:既然最好的東西也就是這一點非常沒有意思的事情了,其他的事情又怎麼樣呢?對傳統文化還心懷着(無論樸素與否的)敬意的普通人及學者,會對我的這種思想不屑一顧。他們想,那個人明明甚麼都不知道,也沒有說出任何值得注意的高見來,現在他在那裏指摘明明所有人都尊敬的事情了,我理他一下,那難道不是我的問題嗎?於是我就理所應當地得到了他們的輕視。


但也許也有人有和我類似的想法呢?比方說,也許有一個人不喜歡杜甫,但並不是風格層面上的不喜歡,而是說,他覺得杜甫在寫詩的技巧上就是及其差勁的。我不同意這個看法,但這樣的人是存在的。他們是體面的,於是沒有說出來。托爾斯泰瞧不起莎士比亞,並且坦然地說出這件事。因爲前者也被認爲是人類文化中了不起的人物,於是這件事就成了有意思的名人軼事。瞧不起《論語》或孔子或其他甚麼大名字的小人物們,要麼像張三一樣,體面地什麼都不說;要麼像我一樣,放棄了體面,在這裏說一些偏激的話。比方說,我覺得《論語》是一本質量很差的心靈雞湯;比方說,我覺得把這些東西奉爲圭臬的,也是一些無聊又沒有品位的人。自然,我也沒有興趣(可以理解爲沒有水平)去「論證」這些。


在《論語》的常常被拿來引用的話裏面,有一句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在我無足掛齒的生活的經驗裏面,我覺得,愛引用這些東西的人一般都傻乎乎的,我不喜歡他們。但微妙的是,這句話本身倒是不討厭。孔子少有地說了一句不討厭的話。好像是因爲他沒有試圖教會別人甚麼,而是在描述他自身的某種感受。迷人的恥感。對我而言,我想,對這些事情感到恥辱,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既然不喜歡孔子,就直接在這裏說出來;既然明白了自己的壞品性,就不去顧慮言行的後果;既然我覺得你很討厭,我就讓這種討厭掛在臉上;既然對任何品德的掌握都是自然的,而不是從大人物的教誨那裏學會的,那麼前一秒好好地,下一秒就發起脾氣來也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吧。活着並感到恥辱是好的。儘管有時也需要從中間逃走。

bottom of page